余尝见一出好戏,恨不得法锦包裹,传之不朽,尝比之天上一夜好月,与得火候一杯好茶,只可供一刻受用,其实珍惜之不尽也。 ——张岱《彭天锡串戏》
听风
午后阳光透过粉壁和纸户,
端着茶,听见风从远处渐渐移来。
吹过不同的树,
不喧哗,自有微妙音。
此时,茶,三道已过。
去年起着西北风的晴好秋日采摘,
弥漫着淡淡甜香,
用陶杯喝,调低而钝,
与松风的静妙相契。
喝茶,用器,相宜,
也如同听风,
感知,渐进,充满活泼与想象。
茶与器虽平,而道却深。
惜物
到了秋日,
似乎忽然悟到了“惜”。
经过一个夏天,什么也没留下。
斑驳划痕,温润包浆,
旧物在这个时节,
显出一种沉甸甸的岁月感。
张岱所处的时代没有手机相机,
遇着一处好戏,
只能跺着脚惋惜,
恨不能使法术把它包在绸缎里。
有些美的事物,
只得一刻受用,可遇不可求。
不必贪恋,不必追随,
若相逢,“惜”便是了。
知味
秋日的茶,
要说不同,便是其中的“记忆”。
当我们把一杯茶汤送入口中时,
味觉和嗅觉也在脑中建立起了一个
抽象与具象交织的世界。
有些滋味我们能够准确感知,
比如茶里的油煎蚕豆瓣香,姜花味,桂皮味;
有些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
阳光,季候,春天的山,土地的矿石气息......
正如蘸着红茶的玛德琳小蛋糕
打开了普鲁斯特从童年起似水流淌的回忆,
这时节的茶,
也令我们喝到一地风土的滋味而满足喜悦。
关于秋天的记忆有什么?
柿子、玉米、还是饱满的稻穗?
在城市化的生活方式里,
对自然作物的感受力是干枯的。
茶成了一个媒介,
帮助我们建立起同天地自然的联系,
向静谧深处行走。
每一次泡茶饮茶延续着无目的的快乐,
也是感知时节的一种方式。
呼吸吐纳,神清气爽。
清清淡淡一杯茶,
沉淀出如秋天般的,
舒缓悠游、古气逍遥的况味。